「川蔡通话」的偶然与必然

「川蔡通话」的偶然与必然
高硕泰(前驻美代表)
 
1979年台美断交将近四十年后的2016年12月2日,蔡英文总统与美国准元首川普(Donald Trump)打了一通十分钟的电话,也是1960年6月艾森豪总统访问台北会晤蒋中正总统后,台美双方最高层级的首度互动。对华府的代表处而言,这绝非一个偶发奇想的即兴之作,而是集体外交作为的成果,但是否必然成真,在电话没有接通以前,驻美的第一线人员紧张不安,唯恐临时生变或凸槌,功亏一篑。
 
话说2016年7月川普确定赢得共和党提名,笔者刚刚抵任不久,我们在华府除了全面动员搜集川普的人脉网络外,也开始向熟识的共和党友人洽请协助,引介川普竞选阵营的核心幕僚、策士及专家。前联邦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杜尔(Bob Dole)是最早公开支持川普的共和党大老,当然是驻处咨询的管道之一,他也不止一次在选前亲自向笔者深入分析选情,看好川普足以逆转击败民主党的希拉蕊(Hillary Clinton)。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自始即向川普阵营献计,提供内政、外交竞选政见,会长佛讷(Edwin Feulner)长期友台,加上基金会内不乏各领域的学者专家与卸任官员,自属驻处洽助对象之一。
不少与驻处素有交情的共和党籍国会议员、资深助理、金主、保守派人士等在大势所趋下,也纷纷投入川普阵营,盼在八年的欧巴马政府后,得以班师回朝。至于台湾长期与国会两院及跨党派智库团体保持密切的联系,使驻处得以充分掌握相关的人事资讯,方便适时施力,台北也随时授予机宜。
2016年11月8日大选结果揭晓,驻处马上启动与川普总统当选人交接团队的直接、间接联系,不排除任何高层互动模式,包括视讯与电话。
其实早在2016年11月17日,第一位外国政府领导人抢先飞到纽约并登上第五大道川普大楼(Trump Tower)者,就是日本安倍晋三首相。他以「路过贵地打个招呼」(drop by and say hello)为由会晤川普,顺便游说美国不宜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并投其所好地,赠送了一支金质高尔夫球杆作为伴手礼,博得了媒体极大版面。
笔者基于好奇,特别向一位了解内情的日方友人查证,获告安倍此行乃纽约的日本大商社在第一时间向日方高层提议,东京方面当机立断,安倍即刻上路并拔得头筹。媒体刊出二人会晤的画面,显示川普心情愉悦。 (注:但川普基于竞选承诺,在2017年1月20日上任后第四天就宣布美国退出由欧巴马主导的TPP,大浇日方一盆冷水。往后四年安倍一再辛苦经营与川普的交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日本政府最后接手完成了CPTPP谈判。
为配合台北与纽约十三小时的时差,驻美代表处精心乔好「川蔡通话」时段并取得川普纽约办公室的直拨电话号码,呈报台北高层。笔者身上也紧紧揣着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12月1日整个晚上不敢入睡,一方面为了保密必须不动声色,另一方面深怕川普临时改期,变卦或越洋电话突然发生技术性问题而断线,心里七上八下,何能成眠?
12月2日美东时间上午10点,台北时间晚上11点,蔡总统在总统府由国安会秘书长吴钊燮、外交部长李大维陪同,拨通电话后与川普愉快畅谈了约十分钟,较原订的五分钟加倍!台北媒体呈现蔡、吴、李同框的历史性镜头,均露出灿然的笑容!身在华府的笔者本人没有参与连线,但在确定台北、纽约通话顺利完成,当天中午与代表处几位同仁便餐时,身上仍怀着那张电话号码的纸条,破例喝了一大杯啤酒庆功!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外交记者罗金(Josh Rogin)在2021年出版「天下大乱」(Chaos under Heaven)一书,爆料指出「川蔡通话」其实是一桩「意外」(accident)或即兴演出(one-off gesture),乃主持智库「2049计划研究所」的前国防部官员薛瑞福(Randy Schriver)趁着新旧政府交接阶段一阵混乱之际,透过参与国务院交接小组的一位共和党国会助理,将蔡总统夹带排入川普的通话日程表。
 
罗金的版本其实是众说纷纭的传闻之一,见树不见林,难谓公允,忽略了或抹煞了美台双方友人从2016年夏天川普赢得提名开始,将近半年来低调、密集地洽助、铺排的前置作业。
事先知道12月2日「川蔡通话」确切时刻及专线电话号码的华府人士,包括笔者在内,应该不超过五位!事后台北的媒体猜测美方的关键人物包括杜尔前参议员、佛讷会长、薛瑞福、前副总统钱尼(Dick Cheney)的副国安顾问叶望辉(Stephen Yates)、及时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蒲博思(Reince Priebus)等。媒体同时点名蔡总统的国安、外交及驻美团队发挥优异的专业素养,同心协力,鸭子划水地缔造了历史性的热线十分钟,允属大功一件!
笔者作为参与全案作业的少数成员之一,认为与其猜测是否归功某个特定推手,倒不如肯定所有一路策划、牵线、暗中帮忙,最终促成通话的台美双方人士,毕竟这是一件没有前例可循的集体创作,「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早在台北的决策指示前,我们在华府也依照标准作业程序,提出推案的利弊得失分析(SWOT analysis),为了尽早与素人新总统、新政府团队见立联系管道,乃向台北建议事不宜迟。何况安倍首相已捷足先登,不远千里从日本亲往纽约搏感情,且川普本人也陆续与欧洲、亚太重要国家领袖通过话,莫不形成对驻处的压力。
笔者带着华府、纽约两地的同仁积极运筹布局,分头与重点对象联络。至于白宫与联邦政府,在政党轮替交接阶段也陷入兵荒马乱,气氛浑沌不明,欧巴马的政治任命阁员、官员忙着清理办公室,准备转往私人企业、公关公司、大学或是民间组织、智库找头路。共和党各方人士也穿梭华府、纽约之间求官、卡位或谋职,各类游说及利益团体也摩拳擦掌,希望在2017年1月川普正式上台前即形塑政策或人事影响力,这些现象毋宁是华府每四年或八年的常态。
国务院当然知道台湾驻美机构和华府其他近二百个大使馆、国际组织一样,设法与新政府人事建立联系。 12月2日「川蔡通话」后震惊全球,北京的强烈反应不在话下,欧巴马政府白宫及国务院官员似也难以置信,这起「意外」竟然成真!白宫仅能重申美方的「一中政策」不变,讵料在新闻稿中却又使用川普当选人接听「台湾总统」(President of Taiwan)电话的字眼。一般相信欧巴马政府末期涉台政策官员对这通电话恐在状况外,事先既未能向川普提醒或进言阻止,事后也不愿公开挑战川普而自讨没趣,况且这些官员本身也忙着打包走人,根本无心追究!
若干自由派媒体则以尖酸的语气,指陈川普此举不啻明目张胆地激怒北京,认为是一个新手上场的超级失误,使用了诸如「愚蠢」、「莽撞」、「挑衅」等形容词,让原本意气风发的川普大感不悦,在其推特上反问「台湾每年向美国采购上亿美元的军备,我居然不该接听台湾总统的祝贺电话?」,言下道尽他的不爽情绪。两天后他仍然以不解的口气向电视媒体抱怨,「我为什么要被『一中政策』绑死?」
一个礼拜后,中共国务委员,前外长杨洁篪气噗噗地赶到纽约灭火,透过季辛吉的管道搭上川普女婿库许纳(Jared Kushner)安排会晤川普的高级幕僚,向他们严厉说教并进行「损害控管」。华府的中国大使馆也向川普女儿伊凡卡(Ivanka Trump)及家人大下功夫。
三个月后的2017年2月9日晚上,已搬入白宫的川普由库许纳、新任国务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陪同,在私人起居室(不是椭圆形总统办公室)首度与习近平通话,并承诺今后不会再接听台湾领导人的电话。事后白宫的声明指出川普「应习主席的要求」,同意遵守(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 (注:罗金指出此乃出自国安会亚太事务资深主任博明Matt Pottinger的手笔。) 
 
从史无前例的「川蔡通话」到亡羊补牢的「川习通话」,整起事件告一段落。川普四年执政期间的美中台关系演变已是后话,但一通电话鲜活反映了三边关系的敏感现实,剧情不乏悬疑、斗智、玄机和运气。而台湾驻外人员基于争取国家利益,使命必达,在面临逆势的国际环境中,设法突围找到出路,在每个阶段淬链韧性、意志与胆识,在「又期待」与「又怕受伤害」之间,知所取舍,义无反顾!
 
 (作者为2016-2020年驻美代表)
 
购物车

登入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