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衝突下的亞太變局」座談會 美國對中國以中國式社會主義資本經濟主義為手段,以侵略性的經濟行為模式發展經濟必須予以遏止,乃於2018年3月以「懲罰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為由,動用貿易法301條款實施制裁,導致國際經濟情勢動盪不安,為掌握最新情勢發展,國策研究院與台灣民主基金會經於本(11)月13日下午舉辦「中美衝突下的亞太變局」座談會,以「中美貿易戰與衝突點」及「亞太競與和新變局」等兩項主題進行座談,除由應邀學者專家分別提出報告外,並進行討論與問答,氣氛熱烈。 田弘茂院長在座談會開場致詞時表示,中國在加入WTO之後受惠於全球化的優勢,吸引大量外資發展各項製造業,過去二十年來經濟得以快速成長,惟自從美國啟動貿易制裁一年半以來,大陸經濟發展明顯放緩。亞太區域各國與中國大陸經貿關係相當密切,根據世界銀行上(10)月間預測,由於美中貿易戰高度不確定性,亞太地區經濟成長率將由去年的6.3%下滑至今年的5.8%。另方面台灣與大陸經濟方面依存度仍大,在此變局中如何掌握契機,以創造另一波經濟成長,至關重要,本院適時辦理本項座談會,意義重大。 田院長主持「中美貿易戰與衝突點」議題部分座談,分別邀請台灣經濟研究院邱達生副主任報告「中美軍貿易戰及其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林穎佑助理教授報告「美中可能的潛在衝突」、及國立成功大學王宏仁副教授報告「中美貿易戰與衝突點—政治關係」等專題,並由國立中央警察大學董立文教授評論;至於「亞太競與和新變局」議題部分則由本院郭育仁執行長主持,分別邀請國防安全研究院陳亮智助理研究員報告「2019年美國與中國在印太區域的權力競逐」、國防安全研究院陳蒿堯助理研究員報告「美中戰略競爭下的韓半島安全情勢發展」、及國立中央警察大學王智盛助理教授報告「一帶一路與中日經貿關係」等,並由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李瓊莉特聘研究員評論。 與會學者專家曾分別提出下列各項論點:一、邱達生副主任認為美中貿易戰戰火持續機會較高,因為貿易戰符合川普政府設定的國家利益目標。貿易戰除衝擊全球經濟,導致國際貿易量顯著萎縮外,也對區域經濟整合產生影響。另台商回流組成自主供應鏈值得期待,唯有提升我國產業供應鏈位階、達致無可取代地位才是因應之道。他認為世界經濟兩強對撞結果,美國將由世界市場走向世界工廠,而大陸將於世界工廠轉為世界市場,中國強調自給自足,軍民融合,故在國際上大肆進行企業併購。二、林穎佑助理教授表示,美國在印太的軍事佈署基本上未脫嚇阻的戰略概念,一旦雙方正式動武便代表嚇阻戰略的失敗;而中國則運用威懾的概念,透過有限度的軍事行動來迫使對方順從。但各國也深知無論是貿易戰、外交戰或是任何非軍事手段的鬥爭,依然需要軍事實力作為行動的後盾。三、王智盛助理教授認為美中關係明年升高對立可能無法避免,而台灣恐也無法自外其中,美國希望與台灣合作與中國抗衡,故台灣的選擇則可能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四、李瓊莉特聘研究員評論稱,觀察亞太競爭合作的新變局應跳脫傳統冷戰時期區塊觀念,轉而加入印度與東南亞國家以國家利益為基礎的夥伴關係概念。五、郭育任執行長最後指出,目前中美之間乃結構性競爭,中國沒有改選最高領導人的壓力,而美國則因川普總統彈劾案與2020年的總統大選,開始陷入長達一年半的權力真空期;台灣目前可以因國際社會的共享價值以及對中國的反感,積極擴展國際合作,包含加入區域經濟協定。明年選後無論誰勝選,中國對台政策將持續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