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兩會與韓國總統大選」座談會辦理情形

國策研究院「中共兩會與韓國總統大選」座談會辦理情形

 

本院如期於本(3)月10日(星期四)上午假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6602教室舉辦「中共兩會與韓國總統大選」座談會,「中共兩會與兩岸關係」場次由本院田弘茂院長主持,分別邀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張五岳教授就「中共兩會重點觀察」;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博士就「中共對台政策」;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就「中國國內政情發展」;及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王宏仁就「中共兩會國防外交展望」等議題進行引言,並由國立師範大學東亞系范世平教授擔任與談。

「韓國總統大選與東亞局勢」場次由本院郭育仁執行長主持,分別邀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洪耀南教授就「韓國大選重點觀察」;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博士就「新總統的外交政策與美日韓關係」;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盧信吉助理教授就「兩韓與中韓關係」;及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廷博士就「韓國總統大選與東北亞局勢」進行引言,並由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蔡東杰特聘教授擔任與談人,吸引百餘位各界人士與會,並有數十位線上參與,與會學者專家就各項議題精闢分析,與會及線上參與各界人士熱烈參與。

 

主持人: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致詞:

本座談會同時針對中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兩會)及2022年韓國總統大選兩項議題,進行研析,兩件事同時間舉行,為掌握時機遂一併討論。兩會乃中共體制內正式政治性會議,討論之議題均具重要政治意涵,在國際局勢詭譎瞬變,兩岸關係極其敏感之際,吾人必須隨時掌握區域及兩岸最新情勢發展。臨時決定舉辦,感謝參與引言及與談之學者專家應允與會。

最近幾年韓國外交政策基調並未和美、日為主的印太區域戰略安全政策完全契合,考量與中國經濟利益,對中美貿易戰亦採不明確選邊的中間路線,韓國做此決策攸關領導人的風格及其尋求南北韓統一立場有密切關係。韓國本屆總統大選結果,在野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勝選,再度形成政黨輪替,政權更替本係民主國家常態,惟考量韓半島局勢牽動東北亞區域安全,加以韓國高科技產業在國際供應鍊地位重要,而且韓國境內又有美國軍事基地,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乃決定納入本座談會議題。

 

「中共兩會與兩岸關係」場次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張五岳教授:「中共兩會重點觀察」

李克強在本年兩會工作報告以習核心、路線、及思想為行動指標,除回顧2021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外,亦展望評估2022包括經濟成長率達到5.5%,失業降到5%等目標。在全球通貨膨脹、疫情肆虐、美中貿易戰(科技)、及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四大變數衝擊之下,李文使用81次的「穩」字,乃穩定壓倒一切,成為重中之重。

習近平在兩會活動首次參加蒙古團時談及民族復興,乃處理少數民族問題;其次分別參加醫藥衛生團、青海團及武警團,最後參加閉幕典禮,未針對兩岸發表談話,故兩岸及台海非本屆兩會重點。另李克強也非兩岸關係工作小組成員,故對台發言內容依循反對台獨反對外力調性,未偏離目前政策毫無差異。

「民族復興」乃十八大以來處理對台政策方針,屬現在進行式,此涉及習思維,習重視頂層設計與戰略部署,預料二十大報告才會有明確總體方針,二十大也不會太出乎外界預料,中共一向在「告台灣同胞書」中宣示對台政策,故目前仍以2019年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之習五點內容為主。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博士:「中共對台政策」

兩會乃聚焦中國國內的經濟與社會議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及總書記習近平談話內容係觀察指標。今年李克強的報告提到多達81次「穩」字,對照習近平去年12月主持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論出現25次的「穩」字,合理推論今年中共對台政策也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習李對經濟發展路線向來頗受關注,李克強報告中肯定私營企業家對國家發展的價值,雖非對習指責,至少是經濟發展路線的修正,故輿論出現平反被整肅的中國企業家的言論。李批評的矛頭轉到地方政府,提及「遇到地方政府一刀切的政策時,很多企業家特別是中小企業家毫無抵抗力」,李「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習上台後提出「反腐敗與分配是第一要務」,接著順應國內外情勢惡化,又變成「鬥爭與分配是第一要務」,有一點妥協。

李涉台部分談話除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與九二共識外,今年增加「反對台獨及外部勢力干涉」,少了「保障台灣同胞福祉」,顯示對兩岸交流合作與融合未抱持期望。栗戰書報告提到今年審議的法律案中沒有所謂「國家統一法」,其實2月間國台辦已聲稱憲法及「反分裂國家法」對祖國統一已發揮作用。中共一向將法律視為威懾工具,反分裂法要求台灣,相較美國等民主國家法律均係規範其政府政策不同。

李克強稱「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的說法莫名其妙,所謂的「總體方略」說法源自第三個歷史決議,到底習近平的對台總體方略是現在進行式?還是未來式?個人認為習近平的對台總體方略具體政治意涵會在20大會完整提出,因此大家不要妄加議論。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中國國內政情發展」

本年兩會在俄烏戰爭國際變局中召開,主要乃鋪陳及迎接20大的順利召開,5.5%的經濟成長率乃三十年來最保守的數字,顯示中國經濟已受到中美貿易戰等因素影響,中共數字一向灌水,正式提出5.5,顯示今年經濟動能悲觀。習在會議中提到糧食問題,其實去年即推動端好、端牢飯碗運動,中國糧食庫存存量佔全世界50%,此舉顯示其糧食安全存有危機,俄烏戰爭中共立場由挺俄轉向到願意斡旋,顯示其一開始預估俄國會成功,如今願意斡旋也一定有盤算,將會有討價還價過程,台灣必須小心因應,如最後中共無功而返,則意味其錯失與西方陣營談判的機會。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王宏仁:「中共兩會國防外交展望」

中共兩會一向具宣示性質,政協主席汪洋的工作報告也通常比較強調全面、廣泛、呼籲、團結性質的內容。例如今年的報告內容以內政為主,且持續對港澳台人民喊話,主題設定在凝聚中國共產黨二十大的團結目標上,對國防外交政策主要反應在王毅的中外記者會內容。

中國在太空科技上的投入動機,具有明顯的與美國「競爭」的性質,中國將其在太空科技上的成就,包裝成自我研發上的突破,這也成為一種很好的國族主義宣傳方式。另中國近年來特別強調「科研創新」的部分,包含加速國家層級的實驗室建造、科技成果轉換到實際民生應用的問題這部分也顯示中國政府會深化和民間企業的合作,強鍊補鍊。

在外交方面,一方面將重點放在與他國商務、貿易項目上的合作,另方面則是避免在國際外交被「孤立」,在外交工作的報告強調外交自主,認為美國的印太戰略就是要在亞洲建立北約的一種前置作業的鋪陳,而在諸多區域問題上,隱晦指出美國是最大的問題和製造麻煩者。俄烏戰爭雙方都打認知戰,報載華為協助俄國侵屋,有待進一步觀察,另美國中情局局長日昨提及「不要低估習近平處理台海問題的決心」,值得注意。

 

國立師範大學東亞系范世平教授與談:

汪洋在兩會中認為「時」、「勢」、「義」均對中國有利,其實中共內部問題叢生,時機不利;國際環境及各項趨勢也不利,最後中共更無意正當性。普丁去年認為中共以經濟即可統一台灣,亦即不戰而屈人之兵,有輕視之意。

俄國從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今年更以烏東情勢引發俄烏之戰,普丁的戰略戰術均極清楚,要展現武力或以和平方式均可,反觀習武統沒辦法,和統不可能,李克強具體方略內容空泛,自綁手腳。

俄烏發展端視普丁態度,兩會唯習是從,領導人意志論是否主導將來國際情勢?中共對俄烏戰爭態度轉折太慢,對俄支持態度曖昧,得罪西方世界,對台用武將面對國際制裁及各國對台軍事援助等回應。

 

「韓國總統大選與東亞局勢」場次

主持人郭育仁執行長:

本年韓國總統大選選情膠著乃歷年來最撲朔迷離者,選戰期間爭議相對多,締造韓國政治史上許多第一,在三千萬選民合格選民中,投票率77.1 %,尹錫悅總統當選人僅多得25萬票,勝差0.8%,原本擔心疫情因素未能有結果,總算早上五時才揭曉,本院適時舉辦座談會。文在寅總統主政五年,韓美若即若離,日本去年選出新首相,韓國本年選出新總統,東北亞局勢必出現轉變。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洪耀南教授:「韓國大選重點觀察」

韓在台有1700人有資格進行海外投票,尹錫悅開票一半後逐漸逆轉,其參加9次律師考試才上榜顯示其韌性。韓國選舉傳統受地域影響,幾乎呈91,本屆選舉回到經濟問題,朴瑾惠鬆綁稅制導致房地產大漲一倍,中小企業亦因疫情負面影響,導致保守勢力興起。

選戰期間尹錫悅及李在明兩位主要候選人均有負面消息,國民之黨安哲秀雖最後整合成功,但對尹卻無加分,否則將大幅領先,整合時間太晚乃原因之一。韓國選舉出口民調一向準確,故選民不太注意開票過程,本屆因選情膠著屬例外,尹主張撤銷婦女家庭部雖引起婦女不滿,惟仍獲得年輕人六成支持率,顯示韓國年輕人變保守了。

尹總統當選人將面臨朝小野大問題,共同民主黨在300席國會中擁有172席,執政黨與友黨意見也呈分歧,尹專精法律,對財經不熟,預料將大量進用傳統保守官僚,將比照比照李明博前總統追求5%經濟成長率;5萬元美元年均收入及5千點股市為目標。

本屆總統選舉京都首爾翻盤及韓國反中超過反日乃兩大觀察指標,吾人不要期待尹從此大幅改變而對台友善,各國均有其國家利益。韓國經濟面臨降稅導致房產再度上漲、本年一、二月貿易逆差較2008年嚴重、及車用晶片短缺導致汽車出口不振等問題。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博士:「新總統的外交政策與美日韓關係」

保守派尹錫悅新總統當選人將採與現任文在寅不同外交政策,根據其提供選委會十大政見內容,將採強硬外交及安全政策、堅持北韓無核化,透過韓美談判增加薩德飛彈部署數目及擴大與美國合作層面。兩韓關係方面北韓放棄核武為重啟談判條件,與文在寅承自金大中的陽光政策完全不同。

尹錫悅強調美國的參與,主張建立韓美外交國防22對話機制,美韓應恢復實體軍演,此將刺激北韓,外交戰略將由模糊轉向清晰,所謂加強美日韓3邊關係、參加4方會談及5眼聯盟之政見是否能實現?戰略與戰術之手段方法一定不一樣,值得觀察。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盧信吉助理教授:「兩韓與中韓關係」

北京冬奧後韓國民眾的反中情緒達到近期高點六成的年輕人對中國有強烈厭惡感,認為中國為對韓威脅最大的國家。無獨有偶,去年韓國民調公司韓國研究(Hankook Research)與韓國新聞雜誌《SisaIN》同樣得到近六成人認同中國「接近邪惡」的結果,這樣的轉變讓韓國政治人物面臨龐大的決策壓力。

現任執政黨經濟政策仍舊保持著「新北方政策 」與「新南方政策」的論述,在野的的國民力量則秉持著強烈反中的論述,新政府的韓中合作應以「安保問題不影響經濟問題的原則為基礎」,認為應把韓美同盟置放於對外關係中的首位,並透過追加薩德系統佈署來捍衛韓國家安全。

韓國執政黨針對當前東北亞情勢採取模糊形式以對,不願意直接表態,但相較於美國對於日本的友好,如透過與日本合作以遏止中國勢力對外延伸,韓國顯然較願意配合中國,韓國如仍期待透過這樣的戰略選擇,換取中美兩國的政策中韓國生存空間的存在與擴大,是否能夠回到過去半島議題中的角色,乃尹總統當選人所必須面臨的第一個外交挑戰,如何從脫節東亞體系改變,落實345目標,重新連結美日乃一大挑戰。

 

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廷博士:「韓國大選與東北亞局勢之連動在野黨立場分析

事先提供稿件已假定尹當選,尹選前曾明確反對文在寅政府的「三不政策」,並提出部署美國核武、對朝鮮核威脅實行搶先攻擊等政見,在拜登總統以「價值外交」為號召,加強美韓的同盟關係的推動下,將一改前朝友好中國政策,採取更親美立場,對中國、北韓的態度轉趨強硬。

尹總統當選人曾表示如果北韓不改變進犯立場,就揚言撕毀「2018 平壤共同宣言」,更提及:「和平是要靠強大的力量來實現,而非空話」,首度將烏俄議題與韓國總統大選相連結。在電視辯論會上,渠強調除了將會努力修補日韓間因歷史因素造成的紛爭之外,也會為了努力打造更緊密的防禦性合作。在這次的烏俄衝突中,尹錫悅與李在明皆有失言道歉的不良紀錄,但支持烏克蘭,對師出無名的俄羅斯加以制裁,早已形成跨黨派的共識。

大選後東北亞的區域關係會出現一個新的平衡態勢,政府可能一改過往的開放對中、北韓立場,轉向親美進而達成尋求區域安全的目標,這將可能會成為與日本修復彼此關係間的契機,也使台韓間的關係有望升溫,並將會與東亞極權勢力——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降溫。美國藉由南韓將勢力伸入亞太地區,也勢必對於中俄造成威脅,因此亞太地區的權力平衡將會有所動盪。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蔡東杰特聘教授與談:

各引言人從內外角度觀察韓國新政府走向,相當精闢。吾人關心韓國外交,短期內很難擺脫明年國會選舉前國內朝小野大政治及房價經濟等問題。本屆總統大選選情激烈,導致國內對立,社會撕裂,短期間必須面對。

韓國外交有變與不變的問題,韓國乃美國戰略支持者,自主空間不大,北韓年初以來飛彈試射頻繁,即便相對親中之文在寅也出言諷刺。朝鮮2014年到2017年之間密集進行飛彈試射,當時克里米亞危機到美國大選,國際局勢動盪,目前趁俄烏戰爭又開始密集試射飛彈,伺機而動,伺機而亂。

尹是否加入四方會談?澳洲將於五月舉行大選,考量四方會談在澳洲前工黨政府陸克文執政期間未能順利推動,目前工黨民調領先,結局如何難料,但四方會談已制度化,應該可順利推動。

 

田弘茂院長總結:

俄烏戰爭陷入膠著,《世界是平的》作者傅里曼日前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本年國際情勢會有極大變化,法國外交部長也公開指出俄烏戰爭之後,歐洲局勢也產生重大變化,值得進一步觀察,以便隨時掌握最新國際情勢。

韓國總統選舉彰顯民主國家政黨輪替之變與不變攸關國家安全戰略,尹錫悅總統當選人是否將落實選戰期間的親美政見,仍然有待觀察其執政後政策取向。大選結果導致政黨輪替,東北亞安全局勢可能因之產生變化。菲律賓也將於五月舉行總統大選,馬可仕二世與杜特蒂千金莎拉卻將聯合競選正、副總統,渠等二人有親美傾向,未來東南亞局勢也可能因之出現變化。

澳洲是民主國家,不久將舉行大選,即使工黨輪替執政,諒不致大幅改變其戰略安全政策的大方向。

中共以黨領政,黨代會五年集會一次,產生中央委員會及政治局委員,其中包括七位政治局常委,今年秋冬之間中共將舉行二十屆黨代表大會,可望決定延續習近平的總書記任期。在此之前,政協及人大會議的報告經過兩三個月的準備擬定,值得作為研判未來政情發展之參考。習近平對台政策的部分可能在中共二十大提出新的版本,未必和兩會報告的基調安全異同。

二十大仍有半年多,存在諸多變數,而俄烏戰爭如何落幕,充滿未知數。今後歐洲區域安全情勢,甚或全球戰略型態將如何應變,牽動我國生存與發展的戰略安全利害,值得我們繼續密切重視。

 

國內媒體針對本座談會相關報導連結如下:

中評網:田弘茂:韩过去不太配合美印太战略 将调整

http://bj.crntt.com/doc/1063/1/9/1/106319148.html?coluid=46&kindid=0&docid=106319148&mdate=0310104348

聯合新聞網:南韓變天 學者:尹錫悅將一改前朝友中政策 立場更親美

https://udn.com/news/story/122713/6154315?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自由時報:學者分析中共兩會 對台政策求個「穩」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855080

 

自由時報 南韓變天 學者:尹錫悅將一改前朝友中政策 立場更親美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6154315

 

自由電子報:尹錫悅時代台韓關係 學者︰南韓仍著眼自身利益 不必過度期待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855160

 

自由時報:澳洲大選若變天 美日澳印安全對話恐埋變數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855848

 

中央社: 學者董思齊分析韓國大選後對外關係走向 ()

https://tw.news.yahoo.com/學者董思齊分析韓國大選後對外關係走向-圖-084823616.html

 

信傳媒: 尹錫悅當選南韓總統》學者:有望「歸隊」美國體系 關注「反中典範」台灣

https://tw.news.yahoo.com/尹錫悅當選南韓總統-學者-有望-歸隊-美國體系-010118522.html

 

合新聞網: 張五岳:兩岸非北京當前關注重點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6156175

 

大紀元:尹錫悅當選韓總統 學者:或走戰略清晰策略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2/3/10/n13636592.htm

 

太報:韓「素人」總統當選 學者:親美路線雖明確 內政隱憂優先於外交政策

https://tw.news.yahoo.com/韓-素人-總統當選-學者-親美路線雖明確-085700834.html

 

週刊王:南韓變天 尹錫悅「重國家利益」學者:別期待對台釋善意

https://tw.news.yahoo.com/南韓變天-尹錫悅-重國家利益-學者-別期待對台釋善意-233500454.html

國策研究院田弘茂院長主持情形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張五岳教授引言情形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博士引言情形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引言情形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王宏仁引言情形
國立師範大學東亞系范世平教授與談情形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主持情形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洪耀南教授引言情形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博士引言情形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盧信吉助理教授引言情形
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廷博士引言情形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蔡東杰特聘教授與談情形
國策研究院田弘茂院長結論致詞情形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受訪情形
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廷受訪情形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受訪情形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洪耀南受訪情形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受訪情形
座談會會場之一
座談會會場之二
座談會會場之三
座談會會場之四
座談會會場之五
座談會會場之六
座談會活動看板
座談會活動看板
與會貴賓報到情形
0310「中共兩會與韓國總統大選」座談會會議手冊
購物車

登入

登入成功